12月10日晚,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廉德瑰教授应邀做客山大外院“师说讲堂”,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平台做了题为“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的精彩讲座。来自山大及其他高校的300多名师生远程聆听。
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主页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时卫国主持讲座。他在开场白时标明:本讲座是山大外院“师说讲堂”第26期,也是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以普及通识教育为主旨的“东方文化大讲堂”的第九场讲座。该讲座得到了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得到了老师和学生们的倾情配合。
外院党委常务副书记薛佩军首先致欢迎辞,他对廉教授亲历亲为通识教育讲座表示诚挚地感谢,对其他高校参与聆听的师生表示热烈地欢迎。并对时教授力推系列讲座开展予以赞扬。在简要介绍外院的基本情况后,他表示,现正值外院九十周年院庆,因疫情原因不得不采取线上教育形式,进行“学术”和“文化”为主题的交流活动,期盼“东方文化大讲堂”开出累累硕果,坚信本讲座定能让受众提升对中日关系的认识。
廉教授从“理性与感性”的角度展开讲演。讲座由三部分构成:即当前国际背景下中日关系现状;关于国民感情的深层次解析;中日关系前景展望。
对于中日关系现状,廉教授认为是互利与障碍并存。在大局方面,中日贸易越来越重要,贸易总额虽因钓鱼岛问题及中美关系问题有些许下降,但总体还是呈上升趋势,未来可期。中日之间的各方面交流存在着三大障碍,即侵略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以及台湾问题。并简要介绍了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和现任首相菅义伟的对华态度,指出中日关系始终处于“理性与感性之间”,中日两国外交既要常态化,又要顾及两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前者是理性部分,后者是感性部分。
对于国民感情的深层次解析,廉教授认为在中日两国关系中,国民感情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中日两国交流渊源流长,近代以来以中国学习日本之长居多。他通过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张之洞以及近代留日学生之众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并指出当今中国正在重新发现日本。日本也认真学习中国之长,比如日本人对华人好感总体有待回复,但日本女星喜爱中国传统服饰旗袍、中国的女子十二乐坊在日本大受欢迎,还有日本人崇尚中国儒家的“忠孝观”等等。
对于中日关系的前景展望,廉教授认为应兼顾战略思考和利益思考。在战略方面,应当从大国博弈和大国外交的过程当中看待中日关系。在利益角度,应效仿德法关系。尽管中日关系的发展存在着些许障碍,但我们应重拾信心,回归理性,相信主流。让理性部分驰骋,抑制感性部分泛滥。胸怀战略大局,求同存异,开创未来,而不拘泥于过去、沉缅于当下。要互相尊重,不互相敌视。
最后,廉教授又重申两国交往理性和感性的概念,指出:是理性要求两国和解与合作,双方都应有战略意识、大局意识。感性表现为国民感情和民粹主义。应适当抑制。两国领导人应做好战略引领,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本着“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原则,增进互信,正向互动,努力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
时教授对廉教授的讲座给予高度评价,说讲座集专业性与通俗性于一体,既适合专业人士汲取养料,又适合非专业人士聆听受益。讲解深入浅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内涵丰富,涉猎广泛,使大家受益匪浅,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通识教育讲座。并对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陈喜儒先生同样对讲座高度评价。他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者和常年奋战在文化交流战线的老将,讲述了自己对日交往的亲身经历,对讲座中“理性要大于感性”的观点十分赞同。
法学博士、鲁东大学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主页教授王晓东也高度赞赏本讲座。表示听了讲座,深受启发,非常认同讲座中提及的两国交往“理性”至上的观点,指明中日两国利益基点不同,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双方坚持不懈地努力。
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主页特聘教授、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国别与区域研究首席专家牛林杰表示:讲座内容充实,思路开阔,启人深思,提出日韩关系与中日关系有相似之处,应结合中韩关系和日韩关系思考中日关系,本讲座为此提供了新的视角。
东日本汉语教师协会会长、日本大学吴川教授也发表感言,高度评价本讲座。他以自己在日本的亲身经历,强调年轻一代在中日交流中的承上启下作用,要在日本正面介绍中国现状,促进相互理解和互利互惠,这是年轻一辈的时代重任。
聆听的师生们被廉教授的精彩讲演引入崭新的求知境界,沉浸在共享见解的喜悦之中。大家畅所欲言,积极提问,廉教授一一耐心解答,使原定两学时的讲座持续了近三个小时。同学们纷纷表示:自己通过此次讲座受益匪浅,收获满满,疑云散去,豁然开朗。讲座最后在一片好评声中落下帷幕。
讲座人简介:廉德瑰,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研究中心主任、中韩合作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日本国士馆大学和中国上海国际题研究院。专攻日本政治与外交、中日关系、日美关系、日本历史文化等。出版《美国与中日关系的演变》(2006)、《“大国”日本与中日关系》(2010)、《日本的海洋国家意识》(2012)、《日本为什么与众不同》(2016)、《日本海洋战略研究》(2016)、《日美同盟实相》(2017)等多部专著,在《日本学刊》、《军事史学》等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在《人民日报》等国内报刊发表评论文章二百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重点项目,担任教育部重大科研项目评审专家,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海洋湖沼学会常务理事等。多次作为评论专家应邀参加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深圳卫视等电视台的节目讨论和连线。
焦涵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