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至23日,以“中韩语言文化比较”及“汉字在韩国的文化地位”为主题的学术讲座在7号楼301举办。本次讲座由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主页韩国学种子项目与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主页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主讲人为上海外国语大学金基石教授,韩国语系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在22日的讲座当中,金教授首先介绍了文化的类型与定义,并以朝韩会谈时出现的“冷面外交”等文化现象作为具体实例,阐述了语言与文化间的关系。金教授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之后,金教授基于“特点和视角”的关系,指出各语言的“特点”需要在“比较”当中才能凸显出来。继而金基石教授比较了中国的“忍”文化与韩国的“恨”文化,并以此为例强调了中国“柔性文化”与韩国“刚性文化”的文化特性差异。
此外,金基石教授指出中韩文化交流的基本特征为“同源异流,相承相异”,这一特征集中体现在韩国语的汉字词系统和汉字音体系上。金教授进而概括介绍了中韩语言的类型特点,指出中韩两种语言同为“话题型语言”及“语境依赖型语言”,但中文是有声调的孤立语,而韩语则是没有声调的黏着语。其后,金教授还一一举例介绍了中韩语言中重叠式造词、连音化等特殊现象,并区分了汉语的主观性与韩语的客观性。另外,金基石教授还以韩国汉字成语及韩国语俗语的汉字成语化为例介绍了中韩语言文字的融合问题。
最后,金教授回到“文化”这个大主题上,强调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显著特征,指出“和合”与“包容”是中国文化的本质属性。同时金教授也指出了中国文化中存在的“盲从”、“唯我独尊”、“明哲保身”、“阴盛阳衰”等消极因素,继而提出进一步完善并强化现代教育体制的主张。而韩国文化则体现出“半岛文化”的特征,其崇尚“阳刚”的国民性,但略显急躁。
在23日的讲座当中,金教授以汉字在东亚文化圈的地位作为引入,对“汉字文化圈”进行了介绍,指出中韩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在文化上具有同根同源的密切关系。之后,金基石教授介绍了韩语中文字使用的四种形态,即汉文专用、韩文专用、韩汉混用、韩汉并用四种。并通过韩国国会徽章的变革历程及光华门匾额用字争议说名了韩国的韩文与汉字之争。随后,金教授针对韩文专用与韩汉混用之争进行了讲解,介绍了韩国汉字政策的演变过程,通过分析韩国文字政策的得与失及韩文专用的利与弊,指出彻底去汉字化将导致韩国文化的断代,进而推测“韩汉并用”将成为汉字在韩国的未来使用方向。
最后,金教授补充介绍了语言学学科建设在中国学界面临的理论困境。他指出中国的对比语言学理论难以弥补“拿来主义”的先天不足,同时还受到形式主义语言学、功能主义语言学等邻近学科的强势冲击。目前对比语言学的研究面临着严重的理论困境,而基于类型学的范畴表达对比将是对比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金基石教授呼吁对比语言学研究应摆脱单纯的语言教育目标,形成体系性的理论,为语言学理论发展做贡献。